华西都市报(成都)报道:7月14日上午,在绵阳机场,一名眉目清秀的男生拉着行李箱刚走出机场,就被一群手捧鲜花的学生追赶着照相合影。“朱学长是我偶像,我要把跟他的合照放在书桌前,鼓励自己,要努力像他一样优秀!”现场一名准高一的学生说。
这名学生口中的“朱学长”就是绵阳中学2014级的学生朱洪贤。7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第25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朱洪贤以绝佳的战绩夺得国际金牌。目前,他已被清华大学保送录取。
朱洪贤介绍,竞赛分实践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主要考察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植物多样性、解剖学和生理学、动物解剖和生态的内容。
谈到训练,朱洪贤说,有时会觉得集训艰苦甚至无聊,但他总能在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这当中,除了恩师的鼓励和帮助,我还遇到了很多与自己有一样目标、爱好甚至生活习惯的朋友。我们每次都会互相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进行研究。”
他说,在去年五六月份,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为了不耽误学习,他很乐观且巧妙地将自己的身体状况作为帮自己搞研究的对象,“那段时间肠胃出现了一些问题,然后就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进行解释,研究如何处理,就像是在实践一样。”
朱洪贤所在班级是绵阳中学的竞赛尖子班,学习的课程很多都已达到大学的难度和高度。谈到训练,他说了一套“高大上”的学习计划。先是在教练的指导下自己学习探索,然后跟老师探讨研究,对重难问题进行各个击破。不仅如此,朱洪贤还要到国内各大高校去上大学教授们的课。“从高一开始,我就加入了学校的生物竞赛班。搞竞赛需要了解并掌握的知识是非常多的,因此基本上每逢晚自习,我都会自学大学生物相关学科课程。”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劳逸结合,“我有时看书,看着看着就想其他的事情了。这时我就干脆放下书本,去打球、游泳、画画等等。”
“他从小就很自主,我们从不要求他做什么事,更不会要求他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合理的引导,这样子更利于孩子的高效健康成长。”父亲朱建华说道。
除了搞竞赛,朱洪贤还热衷于做公益。据了解,他从高一开始就跟另外两名同学一起组织策划每年到阿坝州去看望留守儿童。“能够给那些贫困的家庭以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我觉得就是自己的责任一样。”
来源: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菲菲